天渐渐黑下来,村部门前广场上的灯忽地一下亮了。
几名调解人员从室内搬出桌子和凳子,一排排摆好。不一会,吃罢晚饭的村民们走出家门,三三两两地向广场走来。
(相关资料图)
这是记者在江苏省沭阳县桑墟镇老庄村见到的一幕。
“他偷割我家麦子”
广场上人多了起来,沭阳县人民法院华冲人民法庭庭长于在会走到人群中间,对村民说:“今天的夜谈会由我来主持,感谢大家捧场。”
广场上顿时安静下来,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这个30岁出头的庭长。有人交头接耳,今晚又是这“闺女”唱主角,她会唱什么?随着双方当事人到场,大家才明白,今晚调解的是本村杨老汉和魏某的农田界址纠纷。
自2020年以来,杨老汉和魏某两家因农田的地界权属问题常常发生争执。今年夏收季节,魏某抢先一步收割了自家麦田里的麦子,等杨老汉再收割时,发现自家田里的麦子被魏某多收了将近一米宽,杨老汉一气之下拨打了110报警电话。
为彻底解决这起邻里之间的农田界址纠纷,当地派出所主动联系华冲法庭联合调处,于在会当即带领驻庭调解员来到现场。
“他偷割我家麦子。”杨老汉指着魏某说。
“你血口喷人!我收自家地的麦子犯什么法?”魏某怒目圆睁。
于在会拉开两人,问杨老汉有无证据。杨老汉说他家地界上有根石桩为证。
“他胡说,这根石桩是他趁我在外打工不在家时私自挪动的,已偏离了地界,根本不算数。”魏某认为两家地界址不清,不能污蔑他乱割麦。
究竟是谁的错?
于在会觉得此事比较复杂,便与村干部来到农田,现场核对了两家麦田的面积,发现两家麦田中间还多出近30厘米的地。
考虑到这类纠纷在农村比较常见,对村民有一定教育意义,加之村民白天因打工和干农活没有时间,于在会和派出所的干警、村干部、特邀调解员及双方当事人商定,借助“广场夜谈”开展现场调解。
“我眼睛又不是尺子”
这一晚,调解人员围绕当事人的界址纠纷聊了3个多小时。于在会对大家说:“多年来,因当年村组分配土地时埋的界桩被移动过,杨老汉和魏某两家麦田的界址确实分得不是很清楚……”
话音刚落,杨老汉抢先开腔:“每年拖拉机在田里旋耕播种,为方便耕作,司机曾移动石桩,不能怪我。”
“你这是‘白菜地耍镰刀——胡砍(侃)’。”魏某说,“先不论石桩是谁移的,就说这次收麦子吧,我眼睛又不是尺子,多割几行又咋了,又不是割你的肉。”
见他二人又要戗起来,于在会赶忙劝和:“你们莫要互相指责。经确认,魏某也确实在无意中多收割了些本该属于杨老汉的麦子。”
说到这,杨老汉和魏某二人点了一下头。于在会接着说:“我们通过现场查看,两家麦田中间还多出近30厘米的地。这样吧,多出的地由村里挖条墒沟,一来便于排水,二来也作为两家地界,老魏家超过沟界多收的麦子,按市价作价给老杨家,行不行?”
大家一致赞同这个调解建议,杨老汉和魏某现场达成协议,双方握手言和。
“我们确实尝到了夜谈的甜头”
记者了解到,华冲法庭辖区位于沭阳县北部,离县城有32.3公里,案件管辖华冲镇、桑墟镇、龙庙镇、青伊湖镇及万匹乡。前些年,一些村庄矛盾纠纷频发,涉诉纠纷较多。
华冲法庭法官在巡回审判和走乡串户化解矛盾纠纷时发现,随着辖区镇、村工业企业增多,农民农闲时大多进厂务工,农忙时又到田里干活,白天开展普法宣传和做调解工作往往找不到人。
以桑墟镇为例,该镇共有工业企业565家,进厂务工人数达2.5万人,其中本镇农民工达2万余人。各村居除了年轻夫妇进厂务工外,就连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大多在周边的厂里干些晒板皮、拔铁钉的活,晚上六七点钟以后才能下班回家,各个村庄白天基本见不到人。
针对这一情况,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,华冲法庭在开展“无讼村居”创建活动中,与镇村联合举办“广场夜谈”,将司法服务搬到村里的广场上,将纠纷化解在一线。
几年来,法庭的法官们每个月都要抽出几个晚上,来到村里的广场上。从土地使用权聊到民间借贷,从婚姻家庭继承谈到人身损害赔偿,从证据的收集保存说到农民工维权……老百姓最关心什么,“广场夜谈”就普法什么。
“我们确实尝到了夜谈的甜头,今年1月至7月,华冲法庭借助‘广场夜谈’等联动调解方式,调解成功案件661件,纠纷化解率达90%,有效构建了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。”于在会说,通过夜谈,法官了解了不少社情民意和乡风民俗,对办案也非常有帮助。
沭阳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崔永峰告诉记者,起初担心老百姓对“广场夜谈”不感兴趣,没想到村民很踊跃,法庭每次开展活动,村民都积极参加,法庭辖区进入庭审的纠纷明显减少,群众信访投诉量也明显减少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京津冀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